中新網1月29日電 香港《大公報》29日刊載原中國資深外交官、駐外大使延靜的文章《韓在中美之間慎重選邊》,文章指,回顧歷史和現實,韓國的對外政策在逐步向中國傾斜,不過出於歷史情況和政治、經濟、軍事上的考慮,韓國不會根本動搖與美國的關係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近來,在中美之間如何選邊,是韓國外交面臨的一個越來越突出的問題。特別是在韓日關係發展受阻,而美國出於對亞洲兩個重要盟友的考慮,不得不出面勸和之時,韓國更加慎重對待這個問題。
  其實,自從1992年中韓建交時起,韓國就開始了選邊。盧泰愚總統所以不被中國人忘記,就是因為他富有遠見,力排眾議,作出了與中國建交的明智決斷。
  對外政策逐步傾向中國
  筆者也還記得1993年韓國第二任駐華大使黃秉泰上任前發表的言論。在韓國有個慣例,被任命為駐美國、日本、中國、俄羅斯四大國的大使,出發前都要接受記者採訪,發表赴任感言,黃秉泰當然也不例外。
  他會見記者除談及赴任使命艱巨外,還預測中韓雖剛建交不久,但雙邊關係會像堤壩決口一樣發展迅猛,不可阻擋。他個人預見,韓美關係還會繼續發展,但中韓關係後來趕上,不久的將來,很可能形成與韓美關係並駕齊驅之勢。他的言論在深受美國影響的韓國政界和輿論界引起不小的風波,但卻代表了不少有識之士的遠見。
  從韓國總統訪華時間的選擇,也可看出韓國外交逐漸向中國傾斜。總統就任後出訪的順序,往往是這個國家外交方向的標誌。韓國總統就任後首次出訪,多年來均去美國,已成慣例。
  1993年金泳三就任總統後,當年訪問美國和日本,次年3月正式訪華。1998年金大中就任總統,雖當年訪問美國和日本,但11月就來中國訪問。2008年李明博就任總統,訪問美日後不僅當年來中國訪問,還把與中國的面向21世紀的全面合作伙伴關係向前推進一步,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。2013年樸槿惠就任總統後雖先去訪問美國,但當年6月就來中國訪問,而把長期居於韓國外交第二位的日本的訪問無限期地推遲。
  從經貿關係發展,亦可看出韓國外交逐步傾斜中國。1992年建交當時,中韓貿易不足60億美元,但建交後中韓地理相鄰、歷史相通和貿易上互補的優勢明顯發揮,年度貿易額連年大幅增長,1997年突破200億美元,2004年突破1000億美元,到2010年突破了2000億美元,中韓相互成為重要的貿易伙伴。原來美國和日本曾長期為韓國第一和第二貿易伙伴,而現在韓國對華貿易已經超過對美對日貿易的總和。2013年,中韓貿易達到2700億美元,年度貿易突破3000億美元的日子已經不遠。
  樸槿惠總統就任後,仍基本維持多年來以美國為基軸的外交政策,對日本右傾傾向堅持原則立場,但去年10月美國公開支持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後,韓美日關係發生了微妙變化,在中美之間如何選邊,韓國持慎重態度對待,表現為:
  外交方針仍以美為基石
  其一,對美軟頂,力避傷及關係。去年10月美防長訪韓,曾勸韓與日改善關係,之後12月美國副總統拜登訪韓,又再次勸韓採取措施,改善與日本的關係。對此,韓正面闡述立場,稱關鍵是日本要正視歷史,雙方建立互信,這是改善關係的基礎。
  其二,對日強硬,但註意分寸。關於韓日關係,韓多次強調日須正視歷史,對慰安婦問題賠禮道歉而不要往傷口上撒鹽。在中國宣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後,韓國與日本立場相似,但它拒絕與日站在一起,要求中國撤回防空識別區。關於韓日首腦會談,韓國不止一次強調需要合適的氣氛,不關門,留有餘地。
  其三,不涉中國,避免誤解。對於日本否認侵略歷史,修改和平憲法,試圖向外擴張,韓國堅持原則立場,每次外交部發言人均予以嚴厲譴責,但不聯繫中國的表態,防止外界認為與中國站在一起。
  其四,對中國示好。樸槿惠在新年記者會上說,韓中關係比任何時期都密切,戰略伙伴關係正在深化。韓國還決定,將首次把埋葬在韓國的志願軍遺骨送還中國,雙方正在就有關事宜進行協商。
  回顧歷史和現實,韓國的對外政策在逐步向中國傾斜,不過出於歷史情況和政治、經濟、軍事上的考慮,韓國不會根本動搖與美國的關係,最近在分擔駐韓美軍費用問題上就作出了妥協,韓國以美國為基石的外交方針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不會改變。  (原標題:港媒:韓對外政策逐步傾向中國 但仍以美為基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h02ahayv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